“洋节”,顾名思义,就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。近年来,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,一些“洋节”被赋予了新的意义,一些“洋节”的衍生产品也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。
“洋节”的盛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一些国外节日,如情人节、圣诞节,在国内的流行程度甚至都超过了国外,反观中华千年历史中所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,到如今似乎只变成了一个放假的理由,传统节日气息匮乏,多少人都在感慨,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。“洋节”该不该被抵制,传统节日又该何去何从?对此,人们看法不一。
首先,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我们必须要有所转变,因为这是我们的根,是中华的魂。五千年历史所酝酿出来的文化产物,相比于世界上任何节日都有着更加悠久的沉淀。莫要让传统节日只停留在教科书中,只停留在群发的祝福里。
其次,在对于“洋节”的态度上,个人拙见认为没有绝对的赞同,更没有绝对的反对。传统节日也好,国外“洋节”也罢,但凡它是一个健康的,有益的节日,那么没必要另眼相看。
就目前所流传着的“抵制外来节日,弘扬传统文化”这一口号来说,弘扬传统文化就要抵制外来节日,是对本国文化的不自信。如何弘扬传统,绝不仅仅只是抵制外来节日那么简单。
中华民族正以着包容的心态屹立于世界。大力宣传中华传统节日,守护民族传统,增强文化自信;主动向顾客、亲人及朋友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、传承者。对于“洋节”,应理性地看待,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和血脉,我们并没有因为过洋节就忽视和遗忘自己民族传统的节日,洋节之盛,并不代表传统节日就式微。知名学者张颐武分析指出,中国年轻人过圣诞节并没有太多宗教和文化的含义,对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没有太大的冲击,两者并不矛盾。“春节还是中国最大、最隆重的节日。事实上,强调传统文化的意义,与过不过洋节,并不是不可共存的关系。”